11号铁路道岔位于阿塔穆拉特火车站不远处,这里正是跨阿姆河及其右岸的阿塔穆拉特-克尔基奇铁路桥铁轨的起点。该铁路线经过正在进行大规模资源开发的阿姆河右岸,那里也是土库曼斯坦与阿富汗边境接壤之地。
2013年6月5日,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领导人来到了位于列巴普南部的阿塔穆拉特,参加“土-阿-塔”铁路奠基仪式。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在各自讲话中都提到,这一新铁路的修建将成为三个邻国之间真正友谊的象征,见证彼此的互利合作,将会为三国有效开发过境运输潜力,在当代国际经济体系中实现一体化创造条件。
根据当年5月三国元首签署的相关备忘录,第一阶段计划修建两段铁路。第一段长85公里,是位于土境内的阿塔穆拉特至厄玛姆纳扎尔段,第二段3公里,从厄玛姆纳扎尔到阿富汗境内的阿金居民点。
建筑-安装专业作业车队“№2”肩负起了从城区到阿姆河路段填筑路堤的主要工程,这一工程需要修建比周围沙地高出数米的路基,这样的高度能保证其在雨水较大时也能免于被淹没或冲刷。
路堤怕水,而修路过程又是少不了水的。进行路堤分层填筑作业时,日本“小松”挖掘机负责从邻近采石场运来铺层土,之后是20辆俄罗斯“克拉斯”翻斗车进行不断地的填土作业,摊铺平整作业使用的是美国知名品牌“卡特彼勒”推土机和压路机,然后进行预洒水、点压、洒水晾晒、碾压夯实等程序。卡拉库姆项目汇集了世界顶级生产商所生产的大型(半吨以上)专业设备。
铁路建设者们大多有过在“土库曼纳巴特-阿塔梅拉特”铁路、“捷詹-谢拉赫斯-麦什德”铁路、“阿什哈巴德-卡拉库梅-达绍古兹”铁路以及“哈-土-伊”跨境铁路上的建设经验,他们实行轮流作业以提高效率。对于他们而言,为这个独立历史不足四分之一世纪的国家做出这样的巨大贡献,将会是他们人生履历中最光辉的一页。
在沙丘之间辛苦修筑铁路的不仅有来自列巴普的建设者,还有来自马累的专业人员。他们使用特制滑车进行铺轨作业——前面是自行滑车,后面是内燃机车,随车配备车需物资。在15个沿线站点提前放置好活节的一套“铁轨-枕木”轨排。在滑车的闸处有绞盘:一个绞盘依次控制整组活节,另一个绞盘用于移动装载了轨排的滑车。活节向前伸展,平稳下降到路基,同时铺轨手将其从两边牢牢接住,放平。这种操作场面会让观者印象深刻,因为在每一个新环节对接成功几分钟之后,就意味着铁路线就在眼前延长了一分!
铺轨手们被风吹日晒变得粗糙黝黑的面孔证明着这一线路的复杂程度,长期室外作业,冬季沙漠严寒,夏季酷热至难于呼吸,一年四季有“阿富汗”强南风刮起沙土成幕,数十米内看不到对面。为了使已经铺设好的铁路更加稳固、免受移沙影响,铁路周围要种植木质灌木,灌木里还会埋“保护篱笆”。让风沙在铁路面前停下脚步,这似乎违背了这片风沙大漠的自然属性,但护得铁路稳如山、一路向南┄
线路上计划修建两座火车站——古立斯坦和厄玛姆纳扎尔站,还要修建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通过卡拉库姆河时的两座铁路大桥。这意味着在列巴普南部的沙漠地区将焕发新生机,那些地区将得到加速发展。有着丰富经验的土库曼斯坦专家也将参与到从土境内厄玛姆纳扎尔到阿富汗境内居民区铁路段沿线的技术-经济状况研究和建设规划当中。
土境内85公里新线路所能带动的实际经济效益是可观的——按照厄玛姆纳扎尔需要的铁轨数量,将使用大量的谢依金石油加工厂汽、柴油产品以及多用出口的国际标准沥青。而阿姆河右岸加尔雷克工厂各种型号的水泥也将加急生产、发送到与阿接壤地区的铁路建设现场(加尔雷克地区还有大型现代化采-选矿钾肥生产综合体)。
总之,复杂的自然、气候条件不会阻止铁路的建设,虽然里程上相比之前的一些铁路较短,但是“土阿塔”铁路干线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心研究员 杨海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