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现状

网站管理员:马丽娜|3026人阅读(10-07)

     1949年,新中国诞生,撒拉族在政治、经济上获得翻身,当家作主。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分田分地。据不完全统计,为缓解撒拉族民居稠密拥挤的困挠,配合基本建设,全县前后搬迁了2000多户群众,1.5万多人,新建成查汗都斯乡的阿西海、团结、新建、新村,积石镇的河北、新建村,清水乡的伊斯尔等40多个新农村。村村统一规划,道巷整齐,房前屋后栽植杨柳,逐步实现了家家建有新房,开始走向文明、安定、富裕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撒拉族地区的经济和居住文化也得到空前发展,为民居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出现了砖混结构、砖木结构等形式多样的撒拉族民居。华丽庄重的厢房建筑形制,超越了三、五间土木混造平顶的原始建筑格局,以传统建筑和新兴建筑的结合,不断地向多样化的现代建筑形式发展,构架用材精良,多为砖木、砖混结构,房楼高大秀丽,砖木雕饰精致,别具风格。 
    屋顶装修形式出现圈棚式、悬山式、勾连式,一面坡青红筒滴瓦脊,应有尽有,多姿多彩。屋面装修合板门、方格门,五花八门。窗饰多为木铁制、玻璃方格状,推拉式。屋面、大门檐面雀替、花板、花墩、垂柱,门楣等构件,雕饰十几道镂空浮雕花草图案,刀法精细,题材丰满,构思丰富,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堪称伊斯兰民族建筑的一绝。 
    值得一提的是,撒拉族民居建筑还冲破了几百年的规范,把清真寺的斗雕等殿堂建筑装雕图形移植到民居建筑。有的家房底下,还建有宽大的用作储存果菜、生活物品的地窖,成为民居建筑发展的一种创新。 
    每家每户都讲究大门的肃穆威严,大多建为一间形,独座体,出榫头,过道式、平顶式,琉璃砖瓦顶。大门的制作形式,有双扇铁门,板制攒角方框门。房楼门扇也趋于多样化,铁板门、松板门、合板门,院内通廊装修圆圈门、拱形门、瓶形门等,十分讲求适用性和观赏性。 
    庭院整洁宽敞,院道由花砖或毛石铺成,形式多彩丰富。院内房顶安置太阳灶。院中建造方形、圆形、六角式的石筑花坛,廊基台边、窗台布置花架,布放盆景花卉,秀花名兰,春夏秋冬相继竞开,温馨怡人,家家庭院都是花的乐园。

    现代伙房讲求清洁、美观、快捷、节能和互补之需,人们对过去伙房的锅台实行改造,形式多样,名堂繁多。陈旧落后的土石大灶堂被改为吸风灶,安置鼓风机,同时,液化灶、电灶也普及使用,做饭操作更加方便。伙房内整洁美观,不见烟灰,器具放置有序。 
    家电器具不断涌进千家万户的农家院,撒拉族民居室内配设电话、电视、冰箱、洗衣机,各类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席梦思床、豪华式沙发、吊灯也都进入撒拉族民居。墙上挂有阿拉伯文、汉文书法作品及山水花卉画作。 
    撒拉族民居的院落前后周围、渠道两侧、道巷房边杨柳槐榆成阴,清静优雅。树阴墙根下支架铁槽,养殖牛羊,鸡鸭觅食,生机盎然。现在很多临街有园子的农户开设农家乐、伊甸园、风情园、餐饮销售服务,活跃了乡村经济。 
    如今,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撒拉族古民居篱笆楼的文物保护,将孟达村的四处明清篱笆楼建筑群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法保护。其技艺也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篱笆楼建筑实行了保护。

                          (马丽娜 摄)

    街子镇团结村韩占祥民居庭院,也具有突出的撒拉族民居特色,庭院建筑布局结构严整,施工精巧,且有浓郁的伊斯兰庭院建筑风格。东北西三合院式布局,每面建筑基本相似,各为三间形,檐面雕饰精致的13道工序花草,造型秀丽,室内铺木地板,布置现代高档器具,藻井垂悬豪华荷叶珍珠簇吊灯,琳琅满目,气势显荣至尊。庭院东北角建有二重檐三间新式楼幢,上层为卧室住居,墙面悬挂名家书画,下层为仓库、伙房。院中砌饰圆形假山,栽植葡萄、花卉。院西开有高阔双扇铁制大门,进门停小车、摩托,大门内墙面照壁草书诗文,庭院显得优雅,文气风味浓烈,体现了现代撒拉族民居的时代感。 
    伴随着撒拉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式建筑用材也不断出现,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在建筑布局、组合结构、装饰艺术等方面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社会性和传统性,既保持了自身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地方特色。 
    今日的撒拉族民居,旧貌换新颜。现代民居楼幢,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当今的撒拉族地区大小村庄、长街短巷,展现着整齐美丽的景象。庄廓庭院,这一古老的民居形式,远远超越了原先单纯的功用,以崭新的面貌朝着高层性、文化性、娱乐性、旅游性综合方向发展,显示着撒拉族人民史无前例的前进步伐。 
   

(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30413.htm )